30 歲的生日禮物:我從 Instagram 辭職了!我在 IG 五年學到最重要的四件事 ✨

大家好!🤩
我是 podcast 「電扶梯走左邊」主持人 Jacky
之前在美國 Instagram 擔任資深工程師,
第一次在 Dcard 發文,請多指教!

在今年 6 月,三十歲生日之際,
我卸下了一個擔任五年的角色 —
Instagram 資深軟體工程師。
「為什麼要離職?之後想做什麼?」
是許多人聽到時最好奇的問題,
因此我想跟大家聊聊我在 IG 五年的故事,
包括在 IG 學到的四件重要事情、
如果重來一次我想要再多嘗試的東西,
以及我離職後的計畫。希望能幫助到版上的大家!

如果你對
#海外求職 #Instagram #軟體工程師 #工作心得
有興趣的話,一起來看看以下內容吧!
內容有一點點多,太多想跟大家分享的了🤣
文末會附上原文 Medium 連結,
閱讀起來會更輕鬆喔!

-------- 以 下 正 文 --------

一、我在 Instagram 學到的 4 件重要的事1. Do the simple thing first.
永遠都先做最簡單的事。
這個原則可以參考一個哲學概念
Ockham’s Razor:
一個東西的假設越少、對的機率越大,
因為假設越多,有機會出錯的環節就越多。

不管是開發新功能或是遇到問題時,
我常常會覺得
「要後退一步,把眼界放大去審視這個問題」,
因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
可能不是當下看到的這個問題。

IG 一直相信「最簡單的方法永遠是最好的方法」
這個哲學不僅影響員工做事方式,
也影響整個產品風格。
相信大家都有發現,
IG 雖然問世多年、擁有大量使用者,
卻依然維持著簡潔的功能。
為了維持「簡單」,我們還會「刪掉功能」,
就算功能本身其實不錯,也有忠實的使用者。
但如果對整個 App 生態系來說不必要、
影響使用者體驗、不利於程式碼維護與開發等,
我們都會果斷地拔掉這些功能。

這個概念影響我很深。不僅是工作上,
我也認為人生、做人處事越簡單、越直接,
通常都是最好的方法。

2. Kill your darlings.
直翻是殺掉你的寶貝XD
這句話是知名作家 Stephen King 的寫作哲學,
最初的意思是在探討寫作不難,
最難的是刪掉已產出的內容。

「殺掉你的寶貝」具體是什麼意思?
簡而言之,就是不要過度珍視自己的產出。
眾所皆知科技業的步調快速、競爭激烈,
我們每天都在做很多新功能的嘗試,
但是一方面使用者不一定買單,
一方面公司的策略隨時都在改變,
所以很多 idea 最後沒有實踐也都是很常見的事。

在 IG 這幾年,我認知到優秀的工程師
不能太執著於自己的產出,
「找到對的方法,而非執著於自己的解決方法」。

3. 工程師的決勝點是溝通能力
Facebook、Instagram 作為大型科技公司,
求職競爭激烈,進來的工程師都有一定的水準,
但就我這幾年觀察下來,
我認為可以被稱為「優秀、頂尖」的工程師,
他們的決勝點還是在「軟實力」與「溝通能力」。

在 FB 工程師通常會兼任 PM,負責管理產品。
寫程式的時間大概只有三成,其他時候都在溝通,
像管理團隊的 roadmap、找資源、分析數據等。

大多數人以為工程師是整天埋首寫程式的工作,
但我在 FB 看到的工程師,絕不只是埋頭苦幹。
工作是人與人之間的事,
如果缺乏溝通能力,是很難持續的。

4. Extreme Ownership
極端的責任感。

我剛進 IG 的時候急於想要升遷,
公司每半年會進行一次評鑑,
用寫的程式碼數量、改變的數量作為評估。
當時我非常拚命,最後拿到團隊第一名,
卻沒有成功升遷,
因為我的主管說我太專注在自己的工作,
缺少 teamwork、很少幫助到其他 project。

「讓你的主管過得越輕鬆,
就越有機會升遷越順利。」
我還記得當時我的主管這麼對我說。
而要如何讓主管過得越輕鬆?
其實就是幫他分擔一些團隊管理的負擔。
除了做好自己的事,
也盡力把責任以外的事情做好,
讓整個團隊一起向前邁進。

Extreme Ownership 是一個很重要的職場心態,
長期保持這樣的工作態度,
可以讓其他人更信任你、更想跟你合作。

二、如果可以重來,我想要嘗試的事情為什麼要離開 Instagram?
其實是很簡單的一句話,
我發覺自己已經進入了舒適圈、成長開始趨緩。

我的軟體工程師職涯一直都是做 iOS,
如果可以重新做選擇,
也想試試 Android 或 Data 等其他技術。
另外做的產品也一直都是社群軟體,
也會想試試其他產品,例如 AR、區塊鏈。
多方嘗試、把握任何學習新知的機會。

三、30 歲的生日禮物
Nothing to lose 的全新生活!
我在 IG 這樣的大公司待了五年,
福利、前景都很棒, 但也因為這些優秀條件,
給人帶上了所謂的「黃金手銬」,
讓人很難放棄已經獲得的東西。

疫情的關係,去年我回到台灣 WFH 整整一年,
這一年我騎單車環島、辦畫展、
開始「電扶梯走左邊」這個 Podcast,
種種嘗試對我影響很大,
我深深地認知到「人生有無限的可能」。
製作 Podcast 也給我很多體悟。
一開始我只是想找很敬佩的朋友聊聊天、
深入了解他們的想法
同時覺得這樣的內容會對很多人有幫助,
才決定錄成 Podcast 分享出來。

「做自己的東西」真的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
不管是成果或是大家的回饋,對我來說都很珍貴,
我也做得很開心,覺得自己一定要把有意義的事
盡全力做到最好。

我相信「自律=自由」,WFH 這一年
我愛上了遠端工作的自由,加上自律的自我要求,
大大地提高自己的產出、提升產出的意義,
種種的新發現之下,我發覺是該展開新階段的時候。
因此決定在 30 歲生日的當天提離職。

-------- 以 上 正 文 --------

感謝大家看到這裡!
30 歲,不算年輕,但還是很自由。
我目前正在開車公路旅行,打算繞美國一圈,
在 63 個國家公園都露營一次。
很期待一個人在路途上與自己相處的時間,
期待屏蔽掉外在喧鬧後,清楚地聆聽自己的聲音。

我想要學新的東西、挑戰新的東西,
也許再跨入截然不同的領域。
雖然沒有具體的計劃,
但我從來沒有同時這麼不確定未來
又這麼確定過自己是誰、喜歡什麼,
這聽起來很衝突對吧🤣🤣

辭去 IG 工程師一職是很大的決定,
但我覺得現階段的自己 nothing to lose,
反而更肯定內心想做的事情
應該要趕快去做、盡力做到最好。
就算失敗了,我也覺得這個嘗試的過程很值得!

歡迎大家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
或以任何疑問也歡迎提出!
我是 Jacky ,謝謝你的閱讀😁😁😁

--------關於電扶梯走左邊 --------
「電扶梯走左邊」是一個
#自我成長 #好書分享 #人生哲學 的節目。
希望透過節目分享,幫助大家自我成長,
離開舒適圈,做最好的自己!

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點擊以下連結追蹤🔥
也歡迎追衝我的 Dcard,
之後會分享更多實用內容!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eftsideescalator.jacky/FB: https://www.facebook.com/LeftSideEscalator.Jacky/Medium: https://leftsideescalator-jacky.medium.com/Apple: https://tinyurl.com/nkzxjy7s

favorite_border2867
toc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