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台大法律轉學考上榜心得

各位安安,我是2021台大法律轉學考財法組正取二,政大法律轉學考有進入面試,但台大先放榜,所以沒去面。第一年接觸法律能幸運上榜,考前受惠本版良多,想分享一些心得,主要想寫給首次考法律考試,和我相同是完全零基礎的考生,不好意思在各位大大面前獻醜 QQ。本文不免有主觀成分,請另參版上、ptt transfer 及 ptt translaw 其他文章綜合閱讀。如果未來又沒辦法考筆試,也希望有提供幫助。本次考試詳細報名人數、應考人數及錄取率可以在台大網頁查詢到,以下是我的成績單,各項分數則沒有公布,參考價值有限。
一、基本資料

簡介一下背景,建國中學畢、原校東吳法律一年級。2020指考第一節寫完發現要當高中班上學歷最慘烈的,但數學爛到重考很危,轉考似乎可行,所以指考放榜前決定把東吳當底線,有上轉考、沒上重考,結果壓線。

民刑憲三科都有準備,報考台政,北大因為三峽太遠且專業科目今年起增加憲法、法英考到四科就沒有很想考,最後忘記報名(好瞎)。

二、書面審查

為了避免有人不清楚,簡單說明一下本次考制和以往不同的地方。傳統筆試考民總、刑總(台大則是民總、憲法)、國文、英文。因為武漢肺炎,由台聯大開第一槍,各校轉考今年改採書面審查,台大法律系需上傳原校歷年成績單、自傳、民憲報告各一,勿大主大意繳交未要求的東西。政大也採差不多的方式,報告寫民刑,少一個自傳、多一個線上口試,可以繳有利審查資料,例如多益成績單。詳細辦法各校教務處網頁應該都還能查到。接下來依序說明我繳交什麼至台大,穿插一些政大的部分。(一)歷年成績單

東吳法律一,系排名1/216,雖然不知道校內成績看多重,但本系生分數如果太難看實在偏尷尬,恐怕會把自己送下去。此外,可見校名好不好聽大概不是重點,本來也相當擔心會因為不是海龜、政大法就沒辦法上QQ。因為從最一開始就要轉學,學分只有必修、能免修就免,推薦有人要考也這麼做,以節省時間,但注意各校最低門檻規範。

(二)自傳,限800字

我沒有做過學測備審,拿備審的自傳來改也要修正過比較好,因為兩種考試的取向、對考生經驗值的期待不太相同。我是這樣鋪排:

一句話簡介學經歷。一段話說明讀高中時寫小論文,閱讀文獻所受啟發而想追求知識,適當地描述對學問的熱忱作為開頭(聽起來有點唬爛但是是真的,當然點到即止,勿過分矯情)。

既然只要求提到就讀動機,所以這篇文章必須不浪費字數、具體扣緊「為什麼要是台大?又為什麼要是台大法律?」回答,內容也要盡可能紮實、精確、實際。先說明人生規劃與興趣領域,例如想為可能的留學和實習等等做準備、想理解法實證研究、想學刑事法,哪些系與課能幫到我,自己打算怎麼做;接著把具體課程結合進去,比方說外文法學名著選讀、心理系司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等。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展現個人特性外,也盡力表現自己不是報名好玩的。

最後,利用小篇幅說明本次考試所做的努力,看教科書、寫題什麼的簡單帶過,畢竟大家差不多,只要著重自己跟其他考生(或許)有所不同的地方,我自己是強調讀了哪些主題的文章並且有做摘要筆記,這可以再扣回第一段,說明不是蝦逼逼。

寫作心態上,也要謹記不能浪費這些審查者、聰明人的時間,故力求有效輸出,有自覺地剔除大話、空話。雖然講是這樣講,但也必須強調,難以保證是不是寫這些就能被買單,或者只有這些內容才會被買單,純粹供參。

(三)民總、憲法報告,一份限1000字

最重要、最占分的環節。報告題目在 2021.06.30 早上公告,採一般考題題型,說是報告但其實就是考試,沒什麼不同,所以準備方式不會因此特別調整。當晚12點截止上傳,有一整天可以寫,但應該是不用寫到晚上嘿。雖然禁止和他人討論,但防君子不防小人,這應該是本次考試最容易被詬病的地方。(比轉系考還鬆QQ,雖然也有其他種弊端就是)

政大則是有一個月可以寫「學習心得」,2021.07.20截止上傳,一份2000字內,主題不限,分別討論了寵物死傷飼主慰撫金、構成要件模式下原因自由行為著手時點。(所以我猜應該只是名字叫「心得」而已?)因為是迷你文章的書寫,平常有沒有看論著,甚至外國文獻(慰撫金那篇有參考些美國paper),還是看講義或參考書,多少仍會呈現在定題範圍、說理邏輯、用詞順暢與精煉程度、引用文獻多寡等等面向上。

回到台大部份,民總考109台上大908裁,是考前才出現的熱騰騰裁定,因為有在追幾個分享實務裁判的粉專,很幸運地剛看過,考題也偏易,應沒有什麼問題。陳忠五師7月新文章關注意思表示不成立vs.有瑕疵,留心整個意思表示單元的警鈴已經大響(鈴鈴鈴)。另外也不出所料,憲法出大事,已經夠冷門的地方自治中,淺見認為算冷門的部分,現在看還是覺得整篇答案不知所云。但台大憲法往往和時事相關,今年肺炎防治、萊豬進口議題都讓地方自治問題浮上檯面,所以本來就有多找文章看,考前也有再複習,不至於太意外。

三、材料

(一)法典

起頭小聊法典,我初學時笨笨的帶小六法上山下海,但實在太佔空間,翻頁又難翻死,馬上就換分科法典,每個法領域小小一本,法條旁邊會附重要詞彙解釋、判決、文章、相連結操作的其他法條。民刑是必買,憲法不常用法典,所以公法有閒錢再買。糕點和寶成都有出版。有一派是會抄法條筆記的,用這種應該空間比較多,比較好貼便條。

(二)各科用書

1. 概說

這段希望幫剛入門的考生建立點概念,但主要還是基於我個人的理解進行說明啦。用書主要分成三類:

(1) 教科書通常擔任打底工作,會從理論史講起,以比較白話方式細談基礎概念,仔細地進行觀念區辨,不見得會有作者個人意見,大部分會在文章,比較多也是處理傳統爭點,大多滿符合一般對於課本要不疾不徐、不偏不倚(?)的想像。非常仔細者,例如四人合著權力分立。比較法資料豐富者,例如許澤天師刑總。

(2) 參考書則是精要說明各概念之後,旁徵博引文章重點來介紹學說上的爭議現況、修正理論,把艱澀的文章潤得好懂,也會補充實務見解、補齊修法法條,通常比較快速更新、改版,補習班講義大部分也是這樣編寫。參考書會直接畫格子、畫符號提示這欄要講爭點、那邊是重點,教科書就是白紙黑字,初學恐怕有讀過去卻沒注意到的風險。有些參考書會有作者心得,提供讀者不同刺激,例如榮律參考書。如果沒時間慢慢讀教科書,或是教科書對考試的幫助不大,就會直接看參考書,像憲法屬於後者情況。

(3) 解題書有收錄題目以及作者擬答,通常還會有一個段落是,作者建議看到題目後的思考方向怎麼想、本題架構怎麼鋪陳、關鍵字所埋藏的對應爭點、為什麼如此拆解等等,各作者解題風格相差滿多,有些精實、有些詳細。有些用心編寫的解題書會帶參考書功能,再複習一次學說、實務重點中的重點,甚至引文章概念解題,例如周易老師就是這類型。網路上有說法是真的沒時間的話,直接看解題書上考場也可以,我當初出於好奇,所以憲法先瞄過解題書,結果完全沒看懂在幹嘛,翻兩題就放下,看來可能是科目的問題、或我有問題、或這說法有問題,反正不太建議這麼做。

2. 民總部分,有讀王澤鑑師、陳聰富師教科書,王師案例解析方法論,陳師民概的債編,顏律參考書,賴川題庫班講義,蘇律講義,陳義龍講義消滅時效部份,苗星解題書。陳師開放式課程 OCW 看了一兩集,發現內容和教科書差不多,所以沒看。關於這兩本教科書要看哪一本,我是兩本都有讀,先看王師詳述理論細節,老師的文筆滿精煉,比較傳統,可以背起來寫在大前提;陳師有不少不同見解,而且收錄很多實務見解進行討論,淺見認為法人章節部分內容有點講太遠、也不太有考相,趕時間的話可暫略,時效章節有債編基礎應該會比較容易吸收,當時閱讀有點痛苦。兩本民總因為刷了好幾次,有結合起來另外做成一份摘要,比較好讀,還有綜合各本書,統整成另一份爭點式筆記,輸入時不忘輸出惹。另外,據說顏律是台大顏佑紘師,總之該書有點久沒改版,如果和教科書一起讀,可以自己再把新材料補上,而且寫了很多教科書沒有的內容,很適合三本交互參照,非常非常好的一本參考書,同學們一定要看一眼。

3. 憲法從通說,沒讀教科書,有讀歐律參考書(爭點解讀)與解題書,宣政大 2020、2019 釋字講堂講義,韓律講義。重要釋字及意見書不可或缺,一般建議讀許宗力師、黃昭元師、湯德宗師等意見書,我也是照做,並協同、不同各一。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背釋字,把內容記起來,再把數字連結到內容,行有餘力把批評記一記,記到不會忘的時候,命大概去一半。歐律解題書滿多人推薦的,我主要是喜歡他違憲審查說明理由的時候會講平時想不到的多元考量,讀來覺得,喔對耶沒想到也可以這樣思考呢,是很扎實、有理的寫作,不會像網路上說寫憲法像寫作文、創作。另外,我買了釋字精研就放著,但提醒想讀的同學,張陳弘師今年到輔大任教,所以已經換成本名囉,書名也有更改,不要買錯~

4. 刑總有讀王皇玉師(基礎)、林書楷師(進階)、許澤天師(進階)教科書,偶爾參考陳子平師、林鈺雄師(基礎)教科書,蔡聖偉師案例解析方法論(!重要!),黃惠婷師刑法案例研習(一),沈伯洋師參考書,易律參考書,榮律參考書及解題書。刑總會考分則罪名,各罪著手時點也滿愛考,特別是加重竊盜罪,所以刑分有備著盧映潔師教科書、沈伯洋師參考書,有需要就可以看,沒買也沒差,網路上查得到資料。至於鄭逸哲師刑總教科書,內容看不懂就沒多看,我也不清楚考北大到底還要不要背一句到位就是。微微區別一下,榮律刑總有出司律用、轉考用,可以看需求買,前者剛改版過,補充極多新文章;後者有點久沒更新,但每章節有收重要歷屆考題及解題架構,有補習會發後者。特別提及,蔡老師方法論可和教科書保持同進度、先於解題書閱讀,檢驗自己階層體系有沒有記對。刑總教科書超級多,在 youtube 可以找到陳介中老師、榮律的影片,他們都有詳細介紹各本特色,推薦怎樣程度的學生讀,有助下決定。王師刑總一有開放式課程,僅講到客觀歸責。

5. 雖然列出了書目,但具體上哪一本比較順眼還是需要自己翻過。其實說真的也沒什麼好逐一推薦、不推薦,買適合自己的最重要,畢竟又沒整家書店都讀過是要怎比較 XD 不過我一定要講,李允呈解題書重複題目收集一堆,解答好幾題都是複製貼上且疏於更新,內容肥大、售價又貴,實在滿雷,真的是不要買到欸。用書大家應該都差不多啦,而且看完基本範圍已經難以滿足考試需求,還是需要讀文章和追裁判。

(三)文章

1. 文章部分,有讀台政北財產法老師、林誠二師近年來範圍內文章(資料庫會有論著列表),政大陳志輝師、李聖傑師全部文章(量不多不用擔心),北大徐育安師、蔡聖偉師,成大古承宗師重要文章。倘行有餘力,可以找台大薛智仁師(看完都會覺得自己好笨,好讚愛死)、周漾沂師、許恒達師、謝煜偉師的文章,相當多篇都是深入法哲學層次探討,而且台大沒有考刑法,需額外留意。刑總重點文章可依循榮律《透明的刑總》註腳,引註量非常詳盡、豐沛,能讀的話會有顯著進展,我有列成一張表,有需要再請自己下載ㄌ(連結➡️https://reurl.cc/W39vZ5)。
台大陳忠五師常寫判決評釋、每月實務導讀,前者提供學說對於一、二則裁判的想法,出成考題的形式可以參考今年,後者是老師精選多篇每個月值得參考重要判決,並鳥瞰般點出判決重要性,但沒有評論。雖然可以有基礎概念之後再看文章,但如果想要讀完一個章節就跟著看一點,卻對於難易沒把握的話,除了看頁數多寡外,大概可以簡單看成,刊在月旦開頭雜誌的比較不難,登在中研法學、各校法學論叢上普遍困難。

2. 至於憲法,很多心得文說看釋字與意見書即可,文章不是太重要,但我個人認為既然會連結時事出題(而且聽說蘇慧婕師滿喜歡結合時事教課),所以也應該要主題式地挑文章看,並兼顧基本權及權力分立,避免拿到考卷手忙腳亂,增廣見聞也不是壞事。我有挑美國萊豬進口、疫情管制規範及五花八門防疫措施所生爭議(其中,肺炎條例第7條明確性爭議、各措施帶來的隱私權危害兩個熱門話題,應該算本年度必看)、釋803王光祿案、言論自由與假資訊、姓名權與鮭魚改名、廢除考監院等等議題。在民總也有依主題挑選,主要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幾個熱門話題,分別是借名登記、違建、寵物死傷飼主慰撫金、凶宅、法人自己侵權責任、肯德基蛋塔之網路標價錯誤,這部分不用太有壓力,因為大部分也是台政北老師較積極寫文章,所以滿多應該讀過了。下面段落會說明,我覺得怎樣讀文章可能可以避免迷失在茫茫大海裡,卻對作答幫助不大。

(四)考題演練

1. 考題部分,解題書收錄的每一題練過三、四次,刷爛五年內台政北考古題,參考書、補習班講義附錄的各校或國考題,並寫過五年內台大、北大法律研究所的憲法考題、三年內三四等國考題目,瀏覽 ptt ntuexam 版近期題目,演練學長匠心獨運的模擬考題(再大大大感謝學長一次><)。考古題的話,解題書大部分已收錄重要題目,不需往後追太多年才對。如果補習班有選各校考古,不挑食地寫完,才能應萬變,像輔大刑總就非常特立獨行。最一開始如果不知道怎麼起手,除了依從解題書由易入難的編排外,也滿推薦從國考四等、北大刑總下筆,主要會針對單一問題練習25分的敘述,有時候則只是申論題而已,也不用怕不會寫,如果有讀進去的話,看到題目總是會有一些想法。對整體內容了解之後再去做轉考題,配分50的題目爭點多而雜,沒準備就寫的話可能會滿打擊信心的喔,所以不要太晚寫但也不要太早,從暑假開始準備的話,大約寒假寫就可以。

2. 解題盡可能手寫詳答,羅列解題架構次之,都與只用腦想過、用電腦打字的成果差很多,算是個人的小小堅持,對觀念釐清滿有幫助的。而且要計時!!此外,我寫完題目之後才會對照解題書的解法,有點像對答案,但不要把解題書當唯一解,前期也能藉此檢驗自己是否偏題、瞎亂寫、講屁話,並避免前期寫題目變成作白工。解題大概是最重要的事情,我算個性急躁的人,會要求自己天天都要寫題目,或完成一份考卷,每天都要面對計時下的身體燥熱不耐煩。可以的話,自己處理好基本問題之後(例如操作三段論、三階有基本概念、知道怎麼開標列點縮排),可以寫幾份請人批改,不然會自己寫錯卻不知道。如果打算完全模擬,建議 2022 疫情沒消退、考試沒取消且採筆試,或許不妨戴口罩練習。

(五)小結

在所有手段能獲得的利益都不明朗的狀況下,以不變應萬變大概是成本和風險都最小的手段。全部材料大約如此,如果有所吸收的話,傳統解題步數、批判思考觀點、閱讀理解能力等等,雖然不是全面精通,但應該可以掌握一定程度,換成線上考試而風雨飄搖之際,比較有本錢應對。

四、方法

2020.08 指考放榜開始讀民總,開學前唸完第一輪王師、陳師教科書,這時候架構架得差不多。刑總及憲法非常龐雜,不會那麼快讀完一輪(分別在2020的8、12月起步,第一輪大約耗時3個多月),保持穩定配速即可,不須過度催促,順利吸收仍然最重要,後面會越讀越流暢。接著開始計時寫題(同時也要反覆重唸教科書、參考書第n輪),誠實面對漏洞與愚鈍,感受手腕和腦的侷限,再回去唸熟,再抓題目來寫,先求找對爭點,求寫對,後求寫好寫深,我大致上是榨取所有能運用的時間,例如通勤背法條、爛課自己讀書等等,不停重複這個過程,我猜大部分人也是做這些。因此,時程與進度只是反映時間資源和閱讀速度不同,不太需要模擬或比較,寫起來也有點流水帳。又考量已經有滿多篇心得文說明過具體上哪些章節需特別留意,而且備考過程中也自然會逐漸熟悉,所以略過這部分。重要的反而可能是方法,方法影響效果,效果能換分數,以下傾向著重在此。

(一)細心

第一件事是務必細心。網傳六刷陳師民總,則榜上有名,我自己認為不論是否超過六次,如果閱讀足夠細心,幾乎每讀一次都會發現上一次漏讀的內容,像我在考前一個多月才發現不確定清償期vs.條件,這政大考過,但考試用書幾乎都只談到條件。

(二)書本的利用

我閱讀習慣是教科書和參考書並行著看相同章節,例如一個禮拜先教→參地讀各本的客TB,然後在讀參考書的時候,把教科書和文章多講的重點、不同見解與說理騰上去,相互參照,讓整本書的留白填滿字及便條。很常聽到讀書要保持所謂體系感這種說法,也就是閱讀時知道本頁、本爭點座落在大樹當中哪根樹枝、分枝上,才能觸類旁通,但體系感聽起來很抽象而且需要時間培養,覺得大概可以透過時時對應目錄,注意在閱讀的是哪一章節、哪一大小標之下來達成,或直接記王師畫的樹枝圖也很好,這些簡便方法應該會對要求體系感的學習者來說有所助益。我也習慣把考古題考過的考點用標籤貼在參考書長邊,例如考過容許信賴貼一片,累積起來哪些章節最愛考就會一目了然,同本書裡有考點、有筆記方便複習,髒髒的看起來很有成就感。

(三)文章、釋字的利用

1. 如果想把答案寫深,或有陌生爭點,那會需要文章輔助。很明顯的文章題,例如政大刑總考過兩次同一篇身分犯理論、台大民總考吳從周師暴利行為。在讀文章的時候,我會第一遍先畫重點,第二遍(通常會隔一兩天增強記憶)猜想這篇文章可以怎麼出題,或答題可以怎麼運用這篇文章裡的觀念,把剛剛的重點去蕪存菁打成摘要或簡單地寫在參考書上,濃縮為上場寫得出來的字數,也可以再分配成作答格式,哪些內容可以放三段論哪一段。完全不是什麼太神奇、炫麗的魔法啦,主要是深化對於文章的理解與記憶。

2. 讀釋字也可以操作類似方法,把一篇大法官格式的釋字,轉成作答格式並改為自己的話、修成考試字數,各段加上重要意見書觀點,作為支持或反對理由,方便帶上考場。下面附上一部份我整理釋803的做法。這個方法不是形式上的剪貼,而且咀嚼的同時思考釋字各段在幹嘛、寫作邏輯是什麼。

3. 此外,閱讀文章很多時候會不禁往鑽研知識的一端去,過程確實令人享受,但如果是考試取向的話,大概必須實用一點、勢利一點,做學問可以等考完做。時間分配上,讀書佔去約六、七成,另外是看文章、練題平分。以上這些方法用在我身上有見效,但要強調這非常不快速、不速成、不是施法、不見得人人適用,也是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懂,參考學長的讀書方法之後慢慢摸索、調整的,如果已經有自己熟悉步調、習慣的就不用再變動。希望能幫上忙。

五、其他

(一)考過指考緊接轉考,兩者都準備過後,只要能夠重考,我都實在不太建議轉考,轉考成本高卻錄取率太低(因為新課綱上路,明年考生大概會更多?)、無法保證每年都會穩定辦理(本來猜今年會取消,怎麼會想看數百份書審,好可怕嚇死)、壓力也是非常大(其實或許更大)。如果要考的話,民刑憲三科都讀是很耗能的,而且頭洗下去就很難起來,建議評估自己究竟最想上哪間學校之後,專心那兩科即可。有些考台大的會大膽地不留後路,但像我自己就非常貪心又怕死,大概今年4月多的時候才放掉刑總QQ。如果明年採筆試,記得讀國文、英文,我是兩科都僅寫歷屆,英文基於興趣常看politico和npr等等,多益925。總之共同科不要完全放推已經成為通說惹,可以看之前的經驗分享。

(二)如果想通了(??)決定要考,大學志願選法律系再轉學的優勢包含,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完全把時間花在考試上,若要繳成績單也比較吃香,平時學校考試可以充當練習,對提早準備的同學來說,校內課業壓力也幾乎0,考試可以拿來奠基令人安心的成就感,但如果對那間大學非常討厭或有明顯缺點的話,當然就不建議惹。至於先填台大其他系再考轉系或雙主修會不會比較容易,最大優勢是不用挪出時間準備刑總,專心讀民憲就好,目標單一明確,和轉學要分心三科的狀況差很多,但每個人原系和所處狀況不同,還是要找其他資訊衡量比較,見 ptt seniorhigh 和 doublemajor、低卡台大版,而且聽縮今年有砍名額還是提高 gpa 門檻怎樣的,最近也是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三)補習?

1. 關於要不要補習的問題,我有上賴川&周易老師合開的題庫班函授、糕點轉考班、獨享徐偉超憲法司律函授,各老師詳細評價 ptt examination 有。要額外說明的是,本文「沒有」接受來自補習班的金錢資助,包括獎學金啊等等的,都是真心評價啦,可以放心閱讀!

(1) 賴川老師的口條與內容極佳,怎麼那麼帥又教那麼好,講義非常完美,解題直指核心、相當精要,不拖泥帶水,會從法經濟分析觀點小小補充,推薦一定要買課來聽,是近年網路盛讚的民法老師非常不意外。周易老師的課則是後來沒時間看,最近要來補齊了!

(2) 糕點部分:

➡️民總有送2020年度蘇律,上很好,有點久遠以前聽的,記得違建章節教學清晰,初學易吸收。2021年度換成陳義龍老師,內容相對淺且講課從容,都用2點多倍看,講義消滅時效實務見解、標價錯誤學說的整理相當詳盡。民總題庫好像又換另一位老師教,但後來沒時間看,不評論。

➡️榮律很讚,抓點迅速、架構清楚、魅力四射、手很漂亮、富具個人洞見,提供許多參考資料,不厭其煩地回答問題。榮律給了滿多解題觀念,像計時、排版小技巧,初學者很受用。老師不僅把台灣學者各書、各文章濃縮成剛好可以帶上考場的精華,對 Roxin, Schnemann, Puppe 等等德國學者的理論也信手拈來,講課也是有夠會抓重點。榮律幫助我很大的是,講課會很常清晰地講要操作的標準是什麼,標準如果釐清,要件就出來了,題目關鍵字也不太會漏。希望有盡力說明榮律的好,不會聽起來太抽象,總之非常推薦他,推到我洗面乳也換 kiehl’s!(此外,老師刑總書參考文獻列表前面有喔~)

➡️韓律的聲請程序、基本權部分教很好,但台大愛考的權力分立需要自己加強閱讀,題庫班則有點水而且不是教台大歷屆,想聽老師解歷屆所以才報題庫班的話要注意。老師總是氣喘吁吁、看起來用盡全力在教課,中堂一個轉身又忙於聯絡當事人,下課後十點多也趕去處理案件,看到老師比學生還拼命,都覺得自己實在太廢了,一定還能做更多。不妨將老師當成榜樣,心態上會受到很大的鼓舞,變得更加積極把握時間。

➡️釋字講堂是講當年份最新釋字,需要額外購買,和轉考是不同課程,滿多行政法領域釋字,設計給司律看的,宣政大老師常協助聲請解釋,點出釋字漏未處理的問題,聽他授課滿享受,推薦購買。

➡️我自己糕點是面授,除了便宜一點,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親眼看到有些同學非常認真,聽完課都會積極問問題,反思自己到底在幹嘛、好慚愧、快點好好念書、要落榜了這樣。補習班本身優缺點的話沒有特別感受,畢竟只是一個去上課,上完課就離開的地方,要說缺點就學費相當貴,補課券用完要再買也很貴,貴也算公認的事情惹。最後再撈叨一下,有去問櫃台的同學可能聽說有個先修班,就是在正課之前簡單說明一下各概念,有一層淺淺的認識,覺得直接聽正課也沒關係哈哈。有一個例外是李淑明老師回來教那就要去聽,我這年度因為疫情所以他沒辦法回台灣,臨時取消了。

➡️簡而言之,2022年度師資看起來相同,所以建議有意願選擇糕點的同學,可單買刑總正課及題庫、憲法正課。

(3) 徐偉超老師在獨享開的憲法函授,是因為糕點憲法開課太晚,覺得會來不及所以先買的。雖然老師的教學有點不太對頻,但網路上評價良好,應該是我個人問題。提早準備的考生記得買早開課的來看,從後來糕點那邊因為堂數不夠所以加課到後期才上完這點,算是賭對了。

(4) 在youtube滿適合當免費仔,可以看獨家陳楓老師的民總(只有片段喔!),老師據說上的不錯,可以查查看。沈伯洋老師youtube也有刑總課程,是我第一個接觸的刑總教學,老師在前一兩堂講了不作為犯,當初第一次聽到就覺得,哇是不作為殺人欸,這可以罰嗎,猶記得當年豐沛的學習熱忱QQ

2. 補習班最大助益是快速架好基本概念(差點學榮律寫基概),確實非常有幫助,但在地基上蓋房子並蓋穩都靠自己摸索,甚至像今年書審情況,當時補習班課都上完了且書審沒先例,補習班能給的幫助不多,可以多方考量後,衡量能力或學費再決定要不要補習、選哪家補習班(或選現在也滿夯的小型讀書會形式)、補哪個老師的哪科,完全倚賴聽課或只讀講義更是危險,絕對不是有補習就不用做事了捏!

(四)特別推薦東吳想考的同學修范秀羽師的憲法課。權力分立教的相當具啟發性,一再撞擊觀念壁壘,有絕佳的啟蒙效果。老師會提醒德國、美國、台灣的文化差異是否會造成某個說法不能直接在台灣適用,這個思考習慣碰巧地提供答題素材。給分不用多說,無敵極度有夠超級大方,能夠給的他都給了,你要挺起胸膛坦蕩蕩的活(?突然唱歌)!

(五)對於改書面審查,個人感受其實沒有差很多(當然在等備案出爐前的時光很忐忑啦,如果取消怎不直接一槍斃了我??),畢竟如前所述,法律系書審性質的占比沒有很大,仍然是考典型題目,準備方式也沒動。法律系沒這樣搞過,沒範本前例可以參考(但也不是毫無方向),只有這部分稍嫌麻煩,除了停止維持寫字手速之外,和原先備考模式差別不大,沒造成太多困擾。考試不管怎麼變,本質都是很累很無聊,要一個人花很多時間讀很多書,特別是從去年暑假就開始準備的,也經過整整一年。中間失落沒有少過,認識的人全都在頂大,落得這下場的自己好丟臉,怎從好像還不錯的地方垂直下墜,後悔以前摸魚、擔慮以後更慘、桌上文本好多、考試好難、欠缺天分、台北冬天好冷、好想怠惰、原校拿獎學金和申請交換比較容易也沒關係等等。談這些是希望和考生說所有不悅與迷惘都很正常,雖然習慣在已經很有壓力的備考行程增添壓力,但面對自我質疑的方法往往還是擺爛、得過且過,直到中後期想清楚,不要為了一間讀不到的學校浪費第三年、不要再考一次,決定今年就是最後一把、要好好做的時候,才讀得比較沒壓力。至於喜歡雞湯的朋友,前幾天看過一句「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所以堅持,而是堅持才看到希望」。另外推薦 lawsnote 經營的 podcast 有很多從業人員訪談,他們每位都非常拚命工作、高度自我要求,聽完總覺得自己只不過是讀書而已,能夠再加把勁,可以再早起一點、晚睡一些。還有還有,youtube 上有黃國昌師談他留學美國讀博士、在日本做研究的經驗,看完之後就覺得那才叫用功讀書。自己不是天才,所以才會想分享這些經驗,提供參考。每每讀到很死亡的時候,我會放著直播,讓房間至少有一個聲音陪伴,或是在下半年專心拚台大的階段,空出時間讀喜歡的刑總,對持續下去的幫助也很大。寫太多了,總之希望大家在前往終點的路上,順利找到放鬆並維持長跑的方法。

最後要強調的是,本文只是筆者學習短短一年的粗淺心得,超級資淺,無意半瓶水響叮噹,單純意在把愛傳下去,盡力提供建議與協助,如果各位大大有不認同處,請一笑置之,並祝福版友金榜題名、心想事成!

favorite_border1468
toc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