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還滿重要的
以下都是個人觀點。
我是理學院的,跟大家心目中頂尖的電資醫牙不同。自己先講,免得之後被攻擊。
如果我自己要找結婚對象的話,學歷是相當重要的參考因素。
人的價值當然不是完全由學歷決定,但結婚是為了找一個能夠跟自己共同構築想像中未來的人,而不是找一個價值破錶的人。大部份的人都認同甘地是個活得很有價值的人,但結婚又是另一回事了(當然年代也不同)。
所以擇偶取決一個人重視什麼,而我重視以下:
1. 價值觀跟談吐的內涵
很多文章都說女生喜歡的人通常是讓她們崇拜的人。我不是女生,不知道這是否貼切。但我自己喜歡會讓我覺得她厲害的人。不一定要崇拜,但會尊敬對方的能力。我想這份尊敬對婚姻生活是重要的:有了這份尊敬,才會有對等的對話,也比較互相了解包容彼此的價值觀差異。有了平等的關係,另一半比較不會有自卑感。有時,自卑感會引起不必要的爭執,如:「反正你就是瞧不起我。」
2. 物質生活的品質
假設我月入15萬,另一半月入4萬,兩人一個月就是月入19萬。但如果另一半也有幾乎同等甚至超過的薪資水準,就可以有更多的錢追求物質生活,旅遊、美食等。在乎對方的收入不是因為日子過不下去,是因為想過更好的日子。人是很貪心的。
3. 下一代的發展
承接上一點,有了足夠多的金錢,就可以把房子買在精華區,可以讓小孩接受更多刺激和資源。這麼做並不是希望孩子也朝著讀書ㄧ徒前進,而是希望他們能在資訊充足的前提下找到自我。
4. 人脈
對我來講,人脈的最高體現是醫療資源:家人生重病了,剛好另一半有足夠的人脈可以插隊看到厲害的醫生。這種行為是不道德的,但為了所愛的人,真的管不到那麼多。
符合以上條件的,有很大一部分是高學歷的。
當然這些都是理性因素,不考慮感性因素。
感性上來說,可能同時期會覺得對幾個人都有好感。但在好感度差異不大的情況,理性因素就會變得非常重要。一個好感度90、客觀分數60的人,跟一個好感度85、客觀分數80的人,我會選擇後者。因為那5分好感度極可能被各種客觀因素消磨。
這兩者是相依的。
就我而言,考慮學歷並不是什麼膚淺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是一件可以拿來傷害人的事。
身邊常常有很多同學會認真的嘲笑別人學店,或是說「怎樣的鍋配怎樣的蓋」。
這樣的言論其實有某種程度的事實依據,但在多數情況,這些話不會成為點醒別人的一盞明燈,而是成為刺傷別人的一把利刃。
有時傷口並不會帶來成長,反而徒留一道無法抹去的疤。
事實是殘忍的,但冰冷苛刻的文字不是唯一表達的方法。語言偉大之處,在於它給了我們其他溫和的管道去傳遞這份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