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真的很健忘
台灣人,你還記得嗎,17年前的sars,台灣確診346人,死亡26人,和平醫院封院。
十七年前的事情太久,大家或許忘了。
好。
但是,你還記得嗎,三個月前,COVID-19台灣第一個確診案例公佈的那天,全國網路、報紙都在談論這件事。
每個人,都在罵她。
「為什麼生病還要回來?」
「為什麼要吃飛機餐?」
「發燒怎麼過海關的?」
政府開始禁中國的班機,也為滯留武漢的國人想辦法,接手包機的工作。
後來的這段日子,有金巴黎台商案、首例高中生確診案,我們每天確診人數不斷攀升,最高達到單日23案。其中有國人去土耳其旅遊,15人的旅行團,確診13人。
北部某里長揪團出國被罵翻,回國後在桃機被記者圍攻,表示不後悔,更「不知道自己錯了什麼」。
你記得嗎?台灣從最初搶不到口罩,來到了便利商店發放的每人每天3片,再到藥局實名制的一個禮拜2片、一個禮拜3片,最後到了現在兩個禮拜9片,甚至可以網路預購。
以半導體、代工產業為名的台灣,結合了各界菁英人士,組成了口罩國家隊,這些無名英雄讓我看到台灣人的團結。
我們從美國專家認定的「最危險國家」,一路爬到了世界防疫的模範生。


有網友製作各國確診數據影片,台灣那個小小的國旗,從原本的前幾名被擠下螢幕。
歐洲疫情大爆發後,留學生紛紛逃回台灣,有人謾罵他們,有人同情他們,後來陳時中部長在記者會上表態。

留學生回台的路上,每個人也是設備齊全,防護衣、護目鏡、酒精、手套、N95,一個都不能少。

然後某天,台灣宣佈限制入境,開始有人認為衛生紙會缺貨,大眾憂心買不到民生用品,全聯、各大賣場的特定食物被一掃而空。
行政院長不同於以往的風格,不是叫大家不要搶,而是呼籲「盡量買,貨很多」。
在這之前,我們還可以會心一笑,我們可以有時間去比較哪國做的好,哪國做的不好,可以因為政府捐出口罩而發出不同的聲音,甚至可以像往常一樣,上班上課。
但是漸漸的,當第一例死亡、第二例死亡、三例、四例、五例慢慢出現,確診人數也是每天7、8、9、10的在跑,大家好像都麻木了。
每天每天,我們很像跳針一樣,重複相同的話。
「都三月了為什麼還要出國?」
「現在出國的通通不準用健保。」
「一直出國一直爽。」
好不容易,4/4這天,桃園機場出入境旅客人數創下啟用以來最新低,961人。
大家都以為,台灣人醒了。
直到...(台灣彷彿與世界脫軌一般,肺炎肆虐的這些日子,如此這般的奇葩情景,也只有台灣能出現了。)
看看日本,三月底,日本櫻花盛開,剛好碰上他們三日連假,賞櫻人數暴增,但連假結束後,他們的確診人數也暴增了五倍。
不談別人,17年前台灣切身經歷的SARS,也是在四月,清明連假後炸裂,本來我們一直以「經歷過SARS的慘痛教訓」為防疫典範之一,到頭來卻在同個時機點,鬆懈。
最剛開始指揮中心呼籲不要出國,要待在家裡,保持社交距離,搭乘大眾運輸要戴口罩,原本只要不出國就夠了,現在,進階到了連在「台灣」,也要自主管理。
在國外,你可以逃回來,但是在台灣,你可以逃去哪?我們沒有第二個台灣了。
現在,我們只是從當初罵那些出國旅遊的人,變成罵清明連假出去玩的人。
那些出國玩的人、連假玩的人,或許你最初的最初,也有跟著大家罵那第一例確診的人,你大概想不到,三個月後的今天,換大家罵你。
希望台灣人,可以偶爾「念舊」一下,不要鬆懈和健忘啊。
----- 弱弱的更新一下 -----
我從來不認為台灣變成防疫模範生都是政府的功勞,因為台灣有太多無名英雄了。
不管是醫護人員、檢疫人員、口罩製造商、藥局販售人員、研發疫苗的專業人士,甚至是走在路上戴著口罩的大眾,每個人都在努力。
發本篇文的用意也不是要稱讚政府,只是想到這陣子,全台灣毛起來的防疫。
我們經歷了那麼多。
再今昔對比清明連假人潮爆滿的盛況,真的,感觸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