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從國中學期成績不及格,到托福自學4個月106

會想分享這篇文章,主要是想透過自己的經歷,激勵對英文沒信心的同學。

我天生就不是讀英文的料,印象中,小時候被帶去兒童美語班試聽英文,結果下課後,被老師說這孩子沒法教,直接拒收。國中時,學校的英文課都會被我自動變成網路小說課,申請高中的時候,還因為某學期的英文成績不及格,與目標學校失之交臂。高中時,我的學業表現同樣亂七八糟,曾經拿過班排倒數第三名,英文成績6開頭也不是甚麼稀奇的事情,大學指考建議背誦的七千個單字中,我連四千單有沒有背完都不知道。

上大學後,我繼續過著不務正業的生活,常常下課後,就宅在宿舍玩英雄聯盟。然而,大二時,我的室友影響了我。室友在系上成績很好,平時也很好學,常常給我很多讀書的建議。舉個例子來說,當時為了考前臨時抱佛腳方便,我幾乎不看原文書,常常都是老師一宣布課程參考書的名稱,我就開始找那本書的中譯本,室友發現這件事以後,就開始勸我盡量讀原文書,因為他的影響,大四以後,我就很少讀課本中譯本了。

又有一次,我發現室友在電腦前面,好像在看有趣的東西,後來才知道原來那個有趣的東西就是TED Talks,然而,當時的我完全聽不懂講者在說甚麼。後來室友建議我先從有中文字幕的線上講座開始看,慢慢熟悉講者的發音後,再把字幕切換成英文。剛開始使用英文字幕時真的很痛苦,往往只聽了一句話,就要按下暫停鍵,找中文翻譯,但在過程中,我也知道了很多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隨後,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開始瀏覽國外新聞、廣播、甚至是國外名校的演講及線上課程,有時聽到精彩的內容,我甚至會在晚上戴耳機,邊聽邊睡覺,長期累積下來,我在大學畢業時,已經能收聽一些無字幕的內容。

在正式準備托福的四個月內,我除了中間耍廢一個月,加上有半個月用來考前衝刺外,平均每個星期寫一篇官方考古題〈通稱TPO〉,最後一共寫了十篇官方考古題,且每篇考古題都會認真檢討。另外,我也和朋友組了讀書會,每周討論難題、口說與作文。

口說的部份,我覺得敢開口講英文很重要,而且不要怕文法講錯。因為英文本質上是溝通的工具,如果只是把was講成am、they講成them,外國人照樣能理解對話內容,充其量只是認為你文法怪怪的。然而,如果一句話都不敢說,或為了把文法「講對」而結結巴巴、一再修正用詞,外國人就會覺得你難以溝通了。在備考期間,除了讀書會的練習外,我在家會自己想主題,然後講英文給自己聽,在閱讀網路文章時,也會朗誦文章內容,這些習慣,讓我在臺灣依舊能培養講英文的環境。

寫作方面,我因為以前對英文文章的觀察,決定採取一個反其道而行的做法。我相信一篇好的文章,應該字數越少、用字越簡單,但同時還要表現出深度。因此,在練習寫作文時,我一直努力讓自己用最少、最簡單的詞語,表達最多的意思。由於我自從高中學測後,就幾乎沒寫過英文作文了,因此一開始練寫作時,痛苦的程度跟當初瀏覽英文線上講座時一樣,往往花了好幾個小時擠出兩百多字,卻發現文法、用字錯誤連篇,又沒什麼內容。當時,我採取的改進方法,是把每篇文章放到Grammarly〈一個能線上檢查文章文法的網站〉初步修改,部分文章也會請朋友給予建議。大約寫了十幾篇文章後,我逐漸能在半小時內,寫出一篇兩百到三百多字的文章,冗詞贅句也逐漸減少了。後來我作文拿到二十七分,成為托福高分的關鍵,這多多少少讓我相信,自己採取的練習方式是有用的。

最後,我認為像托福這樣的考試,與其鑽研考試技巧,自己平時英文能力的積累,才是最重要的。相信很多自學兩個月就分數破百的考生,在開始備考前,一定也經歷了一段長期使用英文的過程。或許,有更多人跟我一樣,長期不知道學英文的目的何在,也後悔為何沒在國高中就認真看待這個語言。但只要有心,且找到適合自己的環境,學習從沒有起步晚的時候。
..........................................................................
後記:
剛剛看了一下留言,好像有些人會覺得成大生英文一定比較好,但我不這麼認為。我在考前衝刺的時候,讀書會成員除了我跟另一位朋友,其他夥伴都不是國立大學的學生,但他們的英文能力讓我自嘆不如,缺少他們的指導,我不會有今天這個分數。

favorite_border3563
toc89